法定代理人是什么(法定代理人是什么訴訟主體)
法定代理人包括哪些人
法定代理人的范圍包括被代理人的父母、養父母、監護人和負有保護責任的機關、團體的代表。
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據法律規定,代理無訴訟行為能力的當事人進行訴訟,直接行使訴訟代理權的人。無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進行訴訟活動只能由其監護人為法定代理人代理其進行行政訴訟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本法下列用語的含意是:
(一)“偵查”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對于刑事案件,依照法律進行的收集證據、查明案情的工作和有關的強制性措施;
(二)“當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三)“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養父母、監護人和負有保護責任的機關、團體的代表;
(四)“訴訟參與人”是指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
(五)“訴訟代理人”是指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為參加訴訟的人和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為參加訴訟的人;
(六)“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法定代理人與委托代理人分別是什么
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提高,了解“法定代理人與委托代理人分別是什么”問題有助于保障自身利益,下面我為您帶來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您更好的了解相關政策,祝您閱讀愉快,有所收獲!
法定代理人與委托代理人分別是什么
法定代理人:
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委托代理人: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下列人員可以被委托為訴訟代理人:(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以上來自《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第五十八條。
代理權變更和解除
訴訟代理人的權限如果變更或者解除,當事人應當書面告知人民法院,并由人民法院通知對方當事人。
代理人權利
代理訴訟的律師和其他訴訟代理人有權調查收集證據,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查閱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法定代理人是誰
法律分析:法定代理人就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例如,兒童的監護人一般是父母,那么父母就是兒童的法定代理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三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法定代理人指的是誰
法律主觀:
法定代理人是代理無訴訟行為能力的當事人進行訴訟、直接行使訴訟代理權的人,法定代理人的范圍包括被代理人的父母、養父母、監護人和負有保護責任的機關、團體的代表。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三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法定代理人是什么意思?
1、法定代理是指代理人的代理權直接根據法律規定而產生.
2、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權限范圍也是由法律規定的.
3、法定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往往存在某種特定的血緣或親緣關系,這種特定的血緣或親緣關系正是法定代理產生的基礎。
4、法定代理的宗旨在于保證無行為能力和限制行為能力人能夠通過代理行為順利地參加民事活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它主要是為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而設立的代理方式。
5、法定代理都是無償的。
擴展資料:
法定代理人權限地位:
1、由于法定代理是以親權或監護權為基礎的,因而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權限非常廣泛。凡是被代理人享有的訴訟權利,他都有權代為行使,凡是被代理人負有的訴訟義務,他應當代為履行,法定代理人所為的一切訴訟行為。
2、均視為被代理人本人所為的訴訟行為 ,與當事人的訴訟行為具有同等的效力。法定代理人在訴訟中與被代理人居于同等的訴訟地位,其代理權不受限制,他有權代理被代理人實施一切訴訟行為。
既有權處分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又有權處分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如放棄或承認訴訟請求、進行和解、達成調解協議等等。
3、盡管如此,法定代理人畢竟不是當事人,他不是實體權利的直接享有者和實體義務的直接承擔者。因而,法定代理人所為訴訟行為產生的一切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的當事人承受。
當法定代理人在訴訟進行中死亡或因故不能行使代理權而又沒有其他法定代理人繼續代為訴訟時,訴訟程序應當中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法定代理人
法定代理人是指什么人
法定代理人是指被法律授權代表他人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人。在生活中,有許多情況需要法定代理人來代替被代理人辦理相關事務。
首先,在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責任能力人等情況下,法定代理人是必要的。在這些人群中,因為自身的原因無法完全行使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因此需要法定代理人來代替,保障他們的利益。
其次,在一些法律法規中也需要指定法定代理人,比如開辦公司、申請信托、遺囑執行、離婚等。在這些情況下,法定代理人是為了保護其他被代理人的權益和利益,避免發生惡意行為。
最后,在法律規定中,如果沒有指定代理人,則法定代理人也會被自動認定。比如,在被告一方無法出庭時,法庭會根據法律規定,自動認定被告一方的法定代理人。
總而言之,法定代理人是指法律規定中被授權代表其他人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人。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法定代理人是不可或缺的,他們的存在可以保護被代理人的利益和權益。